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光陰的故事 兩代的難題


圖片 1 / 6
眷村居民是從大陸撤退台灣的軍人、軍眷們,後來和台灣的本地人結合組成的社區,散布在台灣各地。(本報檔案照)
「家庭」是華人千年來文化的重心,許多移民來美的華人父母,以帶大兒女、延續固有美德為人生使命,因而常常為了兒女的脫序而焦慮。

最近台灣移民常談起剛剛放映完畢的一部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它講述1960年代,台灣眷村的幾家人和他們兒女的故事。1949年的台灣,有60萬國軍和對岸的中共對峙,軍人軍眷南腔北調地生活在眷村,是當時台灣的一種特別的社會現象,也形成獨特的文化。眷村居民原是來自大陸的軍人、軍眷,後來和台灣的本地人結合,散布在台灣各地。到80年代,分布在台灣各地的眷村才逐漸隨著政經穩定、房舍改建而結束。

在美國生活了數十年,今年春天,我回到台灣參加了小學同學會,才發現原來小學很多同學都來自眷村的軍人家庭,引起了我的興趣;一邊打開電視天天追看連續劇「光陰的故事」,一邊唱著曾經熟悉的羅大佑時代的民歌,讓我彷彿回到了往事中。也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這一代人,和在美國成長兒女的文化歷史,是多麼不同!

在眷村中,居民都是落難家庭,緊密的居住環境幾乎沒有一點隱私,孫家、陶家、張家、許家、馮家…連在一起相依為命,也是本省人和外省人融合的特別歲月,各家人分享不同菜肴,講著不同的鄉音,卻能成為一個大雜院中的大家庭。為什麼會如此?原因是「家庭」是華人千年來文化的重心,華人沒有堅固的宗教信仰,但具有組織穩定家庭的理念,以帶大兒女、延續固有美德為人生使命。

■移民美國 兒女脫序

其實移民來美的華人不仍是如此嗎?在我的診所中,我看到最多的案例就是為了兒女的脫序而焦慮的華人父母!因為我們是新移民家庭,經過多年奮鬥,許多人總算「打入」中產以上的白人主流社區。自己的兒女和白人的兒女一同上學,一起當童子軍,一起參加課外活動和運動。除了親人和外表,兒女面對的環境和主流白人一模一樣。他們的想法也越來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卻令父母越來越焦慮。

就像兒女上了高中,華人父母會督促他們選課和認真準備上大學。但接受西方教育的兒女,卻自以為已長大成人而要求獨立,兩代之間常常就為著這種課業的事,僵持不下。有父母甚至會收集各方的資訊和諸家的經驗,希望兒女可以為了自己的前程順從父母的規畫。因此,下一代常常抱怨亞裔父母管的太多;而父母卻認為自己權威盡失,心中沮喪。

在「光陰的故事」中,權威師長強勢管教的下一代的心聲,正如陶復邦長大之後和朋友說:「長輩替我們做大部分的決定,都說是為我們好,但是人就是人,沒有一件決定是絕對的。」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這部連續劇中,其中有次孫媽媽聽鄰居告狀說,孫家讀高中的二女兒再美偷了陶家1000塊,孫媽媽回家也不問青紅皂白,就狠狠拿起棍子痛打剛剛放學回家的再美。再美被打得莫名其妙,還自首說書包裡有一封剛收到的情書,沒有偷錢。後來當然是烏龍一件,錢根本是他人偷的,孫再美被白白打罵了一頓,也沒有見到任何長輩解釋或是道歉。這樣子的事件在這部連續劇中,一再出現。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樣子在台灣長大的,我們和周遭的朋友常被體罰,很多時候是沒有公平可言,但大家就是這麼心甘情願的「耐打,耐罵」。豈止是我們,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是如此吧。打開郎朗的自傳「我用鋼琴改變世界」(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 My Story,2009年,中文版由遠流出版社出版)。郎朗是家中的獨子,他的父親帶著年幼的他到北京進行音樂訓練,而母親則在東北老家賺錢負責三人的生活。

■郎朗自傳 讀者震驚

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在書中多次提到他父親的軍事化教育。最為怵目驚心的一段是在書中第118頁,當發脾氣的教授拒絕再教郎朗時,郎朗爸爸一籌莫展,在北京這個大城市,完全失去了方向。於是父親第二天提前一個小時叫醒了郎朗,規定他每天上下課都得再多練一個小時琴。父親還撂下狠話:「你一定得像活不過明天那樣地練琴,你必須練到每個人都能看到,沒人有理由拒絕,你是第一名,永遠會是第一名。」

但是當天郎朗學校的合唱團排練延長了一個半小時,他知道要違反父親提早練琴的規定了;當學校活動一結束,郎朗快步走回家,剛到樓梯口,就聽見父親在11樓家中的陽台上衝著他聲嘶力竭地吼著:「你上那兒去了?這麼晚回來!你這個沒有信用的傢伙。你把自己的生活毀了!你把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毀了!」

進家門後,父親根本不相信郎朗的解釋,硬說他撒謊。父親罵道:「你是個騙子,你是個懶蟲!你太不像話了。你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人人都會知道你沒考進音樂學院!人人都會知道你的老師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

暴怒的父親越來越歇斯底里,「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了我的生活!你媽為了你拚命幹活,勒緊褲帶過日子,每個人都指望著你,你倒好,回來這麼晚。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還不照我說的去做。你真的沒有理由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除問題。即便現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這樣對我們兩人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後我死」。

書中寫道,父親遞給郎朗一個藥瓶,後來才知道瓶裡裝著是藥性很強的抗生素,「吃了這些藥片!現在就把裡面的30片藥片全吞下。吞下去,你就會死,一切都會結束」。

郎朗嚇壞了,就跑到陽台上,想要躲開父親。父親尖叫著:「如果你不吞藥片,那就跳樓!現在就跳下去!跳下去死!」他向郎朗跑過來,郎朗開始使勁踢他,感到父親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想像自己從11層樓摔下去,腦袋落到人行道上摔得稀爛……他開始央求父親:「停一停!你這是瘋了!別來碰我!我不想死!我不要死!」

父親喊道:「你要是不跳樓,那就吞下藥片!把每一片都吞下去!」

郎朗開始用自己的雙手猛捶牆壁,那是父親從小最為保護又寶貴的雙手。此時此刻,郎朗就想把雙手砸成肉泥,把每根手骨都砸斷。父親此時才開始尖叫兒子停止一切。他跑過來道歉,並說:「兒子,我不想要你死,我只要你練琴。…」

當然這種傳統的中國方法管教,也只管教出了一個郎朗。大部分的父母並沒有這份運氣栽培到世界級的音樂家。因為教育的本身實在太複雜了,有兒女自己的天生資質,也有後天的努力、毅力、他人的賞識,和其他外在環境等等因素。

但各位請想想,現在我們在美國能用這樣的方法來教育兒女嗎?如果不用,我們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中國傳統的責備和處罰的方法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不妥,那麼有什麼科學而有效的方法呢?在「光陰的故事」中,男主角陶復邦為了順從父母去讀空軍官校,為了順從父母硬是和自己最愛的女友分手。他在片中一再地說,之所以會喜歡隻身飛行,就是只有那個時段可以做自己。我們如果看到兒女的戀人不合我們的心意,或是兒女的學業沒有沿著我們規畫的軌跡,我們可以像連續劇中的父母一樣表達和處理嗎?

■順從父母 孩子犧牲

A是家中的長子,也是獨子,從小就聰明好學,很聽話,深受家中長輩的喜愛。A的父親是學理工科的,得到美國研究院博士學位,從事國防工業工作。A父過了中年之後,總覺得事業不順,但是想要離開現有的工作,又怕失業,談何容易?為了兒女的學業,不願意搬離好學區,也不敢貿然回國,因為當時的國內找不到很好的雙語學校,只好勉強自己在原單位上班。

父親就開始仔細思考,未來究竟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的兒子A。他不願意同樣的命運發生在兒子身上。於是他為兒子規畫攻讀醫學院,將來不只工作穩定,薪水又高,又是替大眾服務,真是理想。於是他一再地鼓勵兒子在科學競賽中做一些生化研究,甚至自己也積極參與,去找不同的題目來討論,生活中更是常常和學醫的朋友一起鼓吹兒子讀醫。

兒子原本聰明好學,但是很內向,心中並不情願,也勉強順從。讀了大學,他也試著和父母溝通,說他喜歡文學藝術,也喜歡數學,而對生物完全沒有興趣。但是A的父親動不動就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從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就知道,將來絕對不要像我去做什麼科學家,要做醫生。因為人口增多,病人就增加,醫生永遠都是缺乏的!」

兒子拗不過父母,進了首屈一指的醫學院,令父母非常驕傲。但是不久,A就打電話說想輟學一年,學校功課壓力很重。父母都趕去表示關懷,並且向兒子保證,他們會常開車去送食物和打氣,即使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他們都會隨叫隨到。就這樣,眼看兒子把醫學院就要念完了。一天半夜,兒子打電話回家說,最近都緊張得睡不著覺,已經去看了學校的校醫,並且拿了藥物。但是回到宿舍上網一查,這個藥物有些副作用,就沒有吃。父母又是一個多小時的好言相勸,兒子才掛了電話去睡了。

兒子終於成績斐然地從醫學院攻讀到畢業,也申請到原地的眼科住院醫生再訓練。A父親十分欣慰,到處告訴親友兒子的驚人成就。就在畢業典禮前夕,兒子打電話稱有點空閒,很想回家看看家中的老狗。父親馬上勸告不要趕著開車,他可以帶老狗去看兒子。兒子就說算了,自己只是心情非常不好等等。

父母放心不下,就直接開車去看兒子了。這也是三年來他們兩老常做的事,去替兒子打氣。沒想到兒子並沒有在宿舍裡,室友也不知道兒子去向,打手機也不通,只好開車回家。

一到家,卻發現兒子的車停在門口,父母高興的衝進去,誰料兒子就在他生活了18年的臥室已經自殺身亡。桌上還留著一封給父母的遺書,表示就讀醫學院直到順利畢業是送給父母的成就,但他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喪失了自己,他再也不想繼續活下去,他太累了,和父母告別,來生再見了,並且謝謝父母的生養。…

B是一個17歲的ABC男孩,極端聰明,上了高中迷上heavy metal的音樂和鍛鍊身體,個子長高了,脾氣也變了!原來的敏感變本加厲成為火爆,動不動就發脾氣,常常在家中因為父親的一點批評就大動肝火。而他的父親原本就是出身於台灣的軍人家庭,小時常被嚴肅的父親用木尺修理,所以自己立志要做個特別明理又不動手的父親。

但B一點小事就摔東西、打牆壁,說三字經。自從學會開車之後,更是如同一匹野馬脫韁。一天回家,B已經毫無預警地剪了一個金色怪髮型,不過聰明的他依然在班上是特優學生。父親不能批評他的成績,只得在飯桌前,低聲下氣的請他改變髮色,免得他一生氣,不吃就離開飯桌;誰知道兒子卻說還想將一個耳朵穿上耳洞呢。

父子之間最大的衝突是在高中的最後一年,他居然沒有什麼努力的成為 National Merit Scholar 。但是他一直拖著沒有申請優良的大學,最後就進了一所州立小型大學。這中間過程,家中父母和他當然會有衝突,父母一向認為因為他的不積極而影響了大好前程。而B卻認為父母是過分操縱他的人生,他要堅持走自己的路!

他終於離家去念那所小大學,父母給的錢,他只肯拿一半,過了一個學期,他就不通知家人,輟學到大學城附近去打工,很久都不再有消息!這時B的父母來診所,他們都是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專業人。一說到這個長子,父母立刻潸然淚下,拚命搖頭,認為自己為人父母十分失敗,並且不斷的說:「真是丟臉呀!」在朋友面前絕口不敢再提自己的兒女了!

■成長之痛 感受深刻

其實身為我們這一代新移民,實在很難做。我們大多都有權威的家庭和學校背景,才有今日的一點成就。我們當然想要將自己的經驗,繼續分享給兒女,但在教養兒女的過程之中,卻要努力適應文化背景完全迥異的教育體系,隨時調整拿捏教育的分寸,融入美國社會,學會了解兒女,又要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如何兼容並蓄的傳授給下一代!

這中間的「成長之痛」絕對深刻的影響了兩代。因為父母擔心一旦改變方向,給予太多,又讓兒女成了嬌生慣養的「草莓族」廢物。

1999年,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教授Dan Kindlon 博士寫了一本書“Too Much of a Good Thing”(Talk Miramax Books)。中譯本是「其實,我們給得太多─愛,多給容易,恰當難!」(顧淑馨譯,2007年由新手父母出版)。作者認為,晚婚少子的「溺愛世代」,過多的寵愛會讓孩子缺乏競爭力。以往強調的TLC是tender, loving, care,他是認為該改成time, limits , caring!就是要為孩子設定適當的限制,在孩子成長時要多花時間和他們共處聊天,並且處處表現關愛,提升親子關係的品質。

作者認為,父母如果給予過多的金錢、照顧、供給,是寵壞了他們,孩子反倒更加容易驕傲、憤怒、嫉妒、懶散、貪婪等等。所以適度的讓孩子吃點苦,受些傷,承受失敗,這些都能有助於他們幸福,也是成長道路上的必要環節。

作父母的,最重要是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同,即使他們長大之後的人生方向不盡合我們的意,那也是他們的人生。就像「光陰的故事」中孫一美所說:「幸福就是喜歡你手上的東西,不管是圓的,還是扁的…」而且父母還應深刻體會,由於環境、空間、時間的差異,兒女的人生當然會和我們不同。劇中茜茜出國一趟,回家就說:「我小時以為勇敢的人就是不隨波逐流的人。經過婚變和生子,才知道真正勇敢的人是隨波逐流,而不迷失自己的人。」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都扮演著多樣的角色,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們這一代,隨波逐流,從東方到了西方,寫著自己光陰的故事,不也是讓自己的人生,勇敢又幸福的繼續走下去嗎?

(作者為心理醫師)

/卓以定

Thursday, July 9, 2009

Wednesday, July 8, 2009

07/08/09 Wed - 建國路的二手DVD 店

Highlights: Second-hand DVD store and Duck Stew with Ginger, Rice Wine, and Extra-Virgin Seasame Oil.

和爸逛建國路的二手DVD 店
Publish Post


The first thing that I noticed when I had some time to settle down, was that there are many many movie DVDs in the house. Turned out that Dad has found this second-hand DVD store on the famous Computer and Multimedia street in Kaushiung. He said he's spend about NT10,000 on DVDs and I do not doubt him. He's got so may DVDs that you can build a huge doll house with it. Yep, that's my dad.

07/07/09 Tuesday - 打乒乓球

Highlights:

1.Start to setup OpenGL learning environment

Checked out Neon Medium and FlightSimulation

2.Play Ping Po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ten years

晚上總算有力氣下去打乒乓球 軒軒比我想像中厲害很多 如果不是我還會殺球的話 我都快打不過他了 我的旋球對他一點用沒有 快球他也都打得回來 老爸的球技也不含糊 肚子大大(我們回來吃消夜吃太多)的身手仍是頗靈活的 他說他已經二十年沒打乒乓了 太強了

07/06/09 Monday - RedHat

Highlights:
1.接到RedHat 的Mitchell 回信說他們也有San Diego 的職缺 我們約好禮拜四台灣時間晚上八點三十分第一次電話面試

2.爸和軒軒去買乒乓球桌

3. Sammy 和 Alice 出發去美國

07/05/09 Sunday 去林邊吃海鮮和東港買海鮮

Highlights:
1. 去林邊吃海鮮和東港買海鮮
2. 晚上哥, Alice, 和 Sammy 過來一起吃消夜
3. 加了Scratch Lesson 13 to ShallWeLearn.com

07/04/09 - 樂平回美國

Highlights:
1.樂平今天要回美國
2.小蝦米過來一起看電影(Dr. DoLittle 3) 和吃萬巒粄條

樂平今天要回美國了 淑娟姊去屏東接他去飛機塲 他的假期結束了可是我們三個還幸運地可以留在臺灣悠閒度假 不過我倒也沒閒著 忙著學3D動畫: Blender 和 OpenGL 。 我也加了四篇 Scratch 課程在我的ShallWeLearn.com